青少年圈子乱象该“歇”了
发稿时间:2021-08-30 10:16:00 来源: 光明日报
打投、氪金、竞拍,这些圈子为何如此“烧钱”?
沉迷、厌学、旷课,是“新圈子”还是“旧恶习”?
对喷、谩骂、拉踩,“祖安文化”何时悄然蔓延?
近来,“饭圈”乱象引发社会关注,然而,未成年人网络不良社交行为和不良文化问题不仅仅局限在“饭圈”。随着饭圈、绘圈、游戏圈等一系列青少年亚文化圈子不断涌现,有部分青少年过度沉迷于追星、网聊、游戏等,一些虚拟空间中的乱象蔓延至线下,甚至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圈中人”和相关专家学者,以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透视个中原因,探讨治理之道。
1、说脏话、易成瘾、烧钱多
一些亚文化圈子乱象层出不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亚文化圈子里的乱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粉丝只有购买一定数量的专辑,才能获得到活动现场明星周边的机会?!被匾淦鸬谝淮尾渭幽趁餍窍呦掠υ疃木鬯抗郝虻淖咳米猿啤吧⒎邸钡恼憬笱Т笕踯畿绺械骄?,“最少的也买了7张,许多粉丝一次就会买上百张乃至上千张同份专辑。”按照每张专辑3元的价格计算,一个粉丝在一张专辑上花费的金额就超过千元。
专辑、杂志、代言品牌的销量,都被粉丝视作明星实绩的重要表现。为了拥有好看的实绩,“烧钱”的火焰在饭圈里燃烧,甚至蔓延至游戏圈、绘圈等亚文化圈子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不会在游戏里‘氪金’(花钱)?!敝胁康厍持醒С醵皆ɑ┐有⊙Ф昙督哟ビ蜗房迹统撩杂谟蜗反吹摹胺潘筛泻吐愀小?。妈妈章珍十分忧心:“他一点学习的心思都没有了,每天上网至少两个小时,如果我不加管束,七八个小时都有可能?!?/p>
不仅是在课后,沉迷游戏的情景还会出现在课堂上。方元告诉记者,“有些同学会带手机到学校,晚上躲在寝室里打游戏,白天上课的时候睡觉?!焙⒆佑蜗烦神执υ谂涯嫫?,家长“想管但管不了”,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却难以控制,沉迷游戏、厌学旷课的现象在青少年中时有发生。
此外,一些圈子里的语言暴力现象也屡见不鲜。作为一名资深游戏玩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三学生陈自强(化名)对游戏圈里的“玩家粉丝对喷”“群体性骂战”习以为常。有的因为游戏进程不顺利对喷,还有各种“捧神”与“摔神”,玩家厉害时极尽夸词,反之则谩骂拉踩。他认为:“‘喷子多、高玩少’是游戏圈真实写照?!?/p>
“饭圈”女孩张一(化名)和陈自强有相似的感受。某音乐排行榜的打榜活动让她身心俱疲。“这个活动时间久、战线长,很多粉丝互相攻击对方‘买水军’‘买数据’,各家的‘大名广场’更是乌烟瘴气,有许多谩骂、拉踩、嘲讽甚至人身攻击。”
2、片面化、标签化、情绪化
网络平台空间的监管与治理亟待加强
“青年亚文化流行与网络媒体技术的日益进步密不可分?!鄙虾=煌ù笱е泄鞘兄卫硌芯吭禾匮芯吭苯璺治觯夜嗄暌淮某沙び牖チ际醯姆⒄雇?,网络媒体平台作为一个集学习、工作、社交、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空间,渗透在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80后、90后、00后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现实生活中缺乏同龄人陪伴,使得他们更愿意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虚拟社交和各种娱乐消费,寻求精神慰藉和快感,获取群体归属感。
“青年亚文化是把‘双刃?!诖椿壑档耐?,也可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彼罩荽笱Х锘舜窖г航淌诼碇泻熘赋?,“青年亚文化的文化范式和文化实践不可能完全被纳入主流伦理道德框架去理解,它常?;崞牖蛴庠健2簧偾嗄暄俏幕哂信涯嫘?、反抗性和颠覆性的特征。部分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与社会主流相悖离的观念,对整个网络文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青少年容易片面接受某类信息,从而不断固化某种价值观和情感倾向?!苯璧P模糠智嗌倌赅笥谀承┤ψ永?,在信息过滤下,言论会走向片面化、标签化、情绪化甚至极端化。
多位专家在采访中指出,诸多青年亚文化乱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当下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内容呈现形态多样化?!拔鞣轿幕械亩粤⑺嘉?、解构权威和精英的后现代思潮、质疑批判精神等在网络空间中膨胀甚至异化”。同时也有信息过载、碎片化、片面化等弊端?!霸谡庵只肪持?,青少年接受的知识往往是‘广度有余而深度不够’,导致他们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容易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苯柚赋觥?/p>
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三观”尚未定型,知识储备有限、道德伦理修养有待提高也是重要原因。马中红认为,青少年对新事物更为敏感,对新媒介、新技术有更多的好奇心,但其心智尚未成熟,在价值判断、信息判断、自我行为确定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负面事件。家长章珍认为,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身边的同学说脏话、沉迷网络游戏,那么孩子也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p>
此外,网络平台空间的监管与治理相对滞后,亟须精细化、常态化的监管治理举措与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作为一个活跃在动画、漫画、游戏爱好者平台的“透明小绘师”,东部某高校的大二学生丹丹(化名)告诉记者,圈子中每月金额上万元的交易,既无需凭证也无需合同,绘师所得也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盎嫒Φ慕灰拙腿狈τ行У募喙芎椭卫恚兄执υ诨疑卮母芯?。在这里,法律好像‘隐身’了?!?/p>
3、益清朗、重监督、长规范
建立青少年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面对亚文化圈的乱象,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整治举措——
2020年8月19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启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加大对“饭圈”“黑界”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
2021年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娱乐信息管理原则》规范,明确七条“禁止性”条款。截至8月2日,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这些举措对于治理“饭圈”“祖安文化”等不良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有一些不良现象转而隐藏得更深。记者近日在一些社交平台以“黑界”“扣字”等关键词检索发现,仍然极少数个人或群组在发布“招友”信息??杉行д窝俏幕ψ勇蚁?、建立健康的青少年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江凌建议,借助立体化的网络媒体平台,采取多元化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当代青少年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八颊ぷ髡咭鞫谌肭嗌倌耆禾宓耐缬槔钟蜗?、网络社交等社区中,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的话语体系,驾驭新媒体技术,不断增强自己的思政教育话语权和影响力,达到青少年网络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
同时,作为网络空间的主要治理主体,新媒体平台需要改进和完善监管技术,抵制错误社会思潮、语言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和表达,助力青少年群体健康的网络文化建设。江凌指出:“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要严格监管网络游戏和娱乐社区,强化青少年网络娱乐游戏产品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则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强化各网络媒体平台的产品与服务内容监督与治理?!?/p>
有必要构建政府相关部门、新媒体平台企业、青少年社会组织、学校、家庭、青少年个体和社会各界协同共建机制。江凌建议:“各主体共同参与、协商共建共治,形成严密的网络平台空间建设和治理体系,才能牢牢把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